找到相关内容221篇,用时2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略论菩萨自利与利他

    沉迷于现法乐住的定中,弃舍思惟利益众生事,如此纯自利行应知、应断。但若菩萨以大悲心为上首,或回向无上菩提,及为往生天界累积福报者,在一切时中常布施、持戒、忍辱等,则此菩萨自利是名自利共他,应当修学。...不令其恐怖,不违他的因缘,不害他,慈悲心哀愍他可名为利他行。所以在《菩提资粮论》上指明菩萨不应舍弃利乐诸众生,应该于一切时为其说布施、持戒、修福、修慧,随自己能力所及应当摄受。尤其是没有方便能行摄化时...

    释本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2547581.html
  • 《辨中边论》读后——论障

    就没有了。所以说果障 ,其实讲的还是因障。比如布施就能得到富贵的果报 ,但如果有悭贪就没有办法行布施 ,那么其结果就是贫穷 ,所以说悭贪是富贵障。持戒度就能感得生善趣之报 ,但如果犯戒就没办法持戒...增盛的 ,即是说有其中某种力量特别强大的。每一个人的烦恼都有偏重不同 ,有的贪心特别重 ,有的嗔心特别重 ,有的痴心特别重。所以针对这样的问题 ,在修行中就要对治法。如多贪众生不净观 ,多嗔众生慈悲...

    戒净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4347985.html
  • 从僧睿的法身观探讨其与《大智度论》法身说之关系

    圆满。例如佛久劫不杀生,怎么只有活八十岁?而佛久劫来从不伤害他人,应该得无病报,怎么佛会有头痛、背痛呢?佛在无量生中,广布施怎么会“空钵而回”呢?此外之外还有怨敌的毁谤破坏等等,种种的不如意事。这要...经过无量无数阿僧祗劫中,广修积集无量无边的功德,可知功德法身是从成就法身的因,而得名为法身。功德法身在《智论》言:  复次,有声闻人及菩萨,念佛三昧,非但念佛身。当念佛种种功德法身。应作是念,佛一切种...

    释如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42848513.html
  • 略说弥勒禅法的修习

    平等心:视众生如自己的父母,消除爱憎、亲疏的分别。   2、布施法:根据众生所需,布施给他们内财(如自己的头、目、脑、髓等等,为正报所摄)、外财(妻子、儿女、财富、地位等等,为依报所摄)。     ...卷中的这两个内容作了一些探讨,他在引用和训读了“弥勒禅”这段文字后说:      上文所述,是我们的知识所完全不了解的,故不知道它到底意味著什么。首先,敕令修禅人应&...

    明夷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60248763.html
  • 大菩提乘(一)

      以下是另一个解释波罗蜜次序的方法的摘要:  最先举出的是布施:  一、因为它是一切有情共有的(素质),原因是即 使最普通的人也能够布施;  二、因为它的福报最小;  三、因为(和其它...生命界的危险。若不能看到贪、瞋、痴等的危险,也无强烈的无贪、无瞋、无痴等倾向,他是不可能得什么波罗蜜的。因此无贪等六种倾向是波罗蜜的根本条件。  同样地,十个对波罗蜜的倾向也是波罗蜜的根本条件。布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4449272.html
  • 大菩提乘(二)

    巴利文经典中的《佛种姓经》经文里,布施波罗蜜的持占了主要的地位。  因此,上述《相应部》里的经文的对象是具有证悟阿罗汉果的成熟因缘之人。对于波罗蜜还未圆满之人,他们不应说布施波罗蜜并非重要因素。  ...反之,普通人与天神布施的目的是获取所喜爱的世俗之乐,因此他们很自然地选择最好的受者为布施的对象。  结论是:以菩萨为对象的《佛种姓经》和以普通人与天神为对象的《施分别经》等其它经典之间是没有矛盾的。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4549273.html
  • 敦煌写卷所揭弥勒禅之初探

    自己的父母,消除爱憎、亲疏的分别。 2、布施法:根据众生所需,布施给他们内财(如自己的头、目、脑、髓等等,为正报所摄)、外财(妻子、儿女、财富、地位等等,为依报所摄)。 3、解脱法:令其从...译《摩诃迦叶会第二十三之二》中有偈说: 令住阿兰若,于空解脱,亦不生分别,常勤行布施,不生于分别,此是无垢际。远离诸名字,说清净尸罗,令行寂灭处,此是第一戒。觉知寂灭处,常修行于忍...

    宗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14250958.html
  • 论《上生经》之流传与兜率信仰之兴废

    收摄根门,心无掉举。第二,正:1、平等心:视众生如自己的父母,消除爱憎、亲疏的分别。2、布施法:根据众生所需,布施给他们内财(如自己的头、目、脑、髓等等,为正报所摄)、外财(妻子、儿女、财富、地位...。其实,这正与人们所想象的刚好相反:兜率净土正因为处在欲界之中,因此只要以愿力摄持欲界散善(布施、持戒等),决定往生无疑;又既已亲近补处菩萨,何有轮回痛苦之事?他方弥陀净土固然美妙,若不能克服...

    心照不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41452502.html
  • 佛教部分有关"三"的名词简解

    的就早,否则因助缘只有一两种,还难以成熟。  68、三轮体空:三轮是指人、我、相,轮是轮转不休,是指事、物、人等生灭不息。这三种事相都属于缘生,本体本空,了不可得。如布施,能施者(布施者为我)、所...菩萨发心修布施度,与众生结缘,使众生见到菩萨相好庄严,听到菩萨洪名圣号,心生欢喜,令一切有缘众生,皆得慈航普渡。  87、菩萨行要发三种心:  (1)直心:以正直的心,正念真如妙法。我们众生从最初发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22053831.html
  • 佛教问答750题(1)

    问:六度之法若何?  答:此乃佛教积极之法,菩萨所之行也。一曰布施、二曰持戒、三曰忍辱、四曰精进、五曰禅定、六曰智慧,此六者谓之六波罗密。波罗密此云彼岸到,与渡义同,故译曰度。  105.问:布施...道,载在藏经者,佛之所以教也。其义为轨持,所谓任持自性,轨生物解也。  6.问:何者为僧?  答:僧者学佛言行,传佛教化之人,其义为和合众。所渭解脱同证、身同住、口无诤、意同悦、见同解、戒同、利同均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12254323.html